中国标准大有作为
《建筑部品》:最近您提出,要站在更高的事业平台看待工程标准化建设工作,为什么有这样的思考和认识?
王德楼: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,是改革创新的大平台,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,也是绿色低碳、节能环保事业的重要参与者。去年以来,为工程建设提供服务支撑的标准化工作,得到了各方空前的关注,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,李克强总理在湖南考察高铁设备时,提出要建设自己的“中国标准”,俞正声主席在全国政协座谈建筑产业化时提出,要发挥标准的作用支持产业化工作。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要想跟上形势,必须站在更高的事业平台看待这项工作。
《建筑部品》:怎么才能让中国标准特别是工程建设标准“硬”起来,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?
王德楼:这还要依靠工程建设标准与以下三方面结合。一是要与经济转型相结合。当前,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,从过去的讲速度、讲规模转向讲质量、讲效益。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,与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产业也有兴有衰。如煤炭、钢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沦为过剩产能,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方式,而一些基础设施产业、新兴产业,如地下管网、防水材料、保温材料、工程环保、绿色建筑、高铁轻轨却在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扩内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因此要瞄准一些急需用标准规范创新和发展自己的行业和产业。二是要与用足用好政策相结合。标准工作不但是法律法规的延伸,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履行职能时的有效手段。当前,国家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,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,但同时经济领域引入很多民营经济和社会力量后,需要尽快制定一些适当的标准进行引导和规范。三是要与社团改革相结合,扩大与其他产业的合作,在建筑工业化、住宅产业化、建筑材料和部品部件、智能产业开疆拓土;在事关群众健康、安居宜居的住宅产业、涂料、地板、管桩、防水、供暖、电梯等领域扩大业务。
《建筑部品》:眼下,您认为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工作突破口在哪里?
王德楼:协会要发展,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。也就是说,我们要把五个手指头收拢攥紧。这个攥紧的拳头,就是“协会标准”。协会标准具有先进性、适用性、有效性的优势,而且能够发挥在新经济、新产业、新技术领域短、快、灵的特点,既有效补充了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,又成为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的有效途径,是服务会员单位和企业的有力手段。
2013年以来,协会组织下达了118项协会标准的制修订计划,批准发布了47项协会标准,绝大多数项目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,如《写字楼综合评价标准》,在商业地产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,获得了业内外的肯定。再比如《绿色住区标准》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。这些协会标准的共同特点,都是瞄准了新兴产业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,推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。